close

機械錶內部結構.jpg 

圖:錶的運轉是利用槓桿原理將發條產生的能量,藉由中心輪傳送至第三輪、第四輪、擒縱輪、馬仔最終至擺輪

接著擺輪的反作用力再將馬仔彈回原位的一種規律運動,如此機芯的走時輪系之運作方算完成。

上圖為走時輪系的電腦透視線條圖,我們可以看見自發條盒開始,由左而右分別為上述所提之元件。

到底能量儲存顯示是怎麼樣作動的呢?將機械結構簡單的說,便是在貫穿發條盒的大卷車處設置一組輪系

其中包含了數個齒輪(約共有10個齒輪),藉由複雜的輪系組合將發條盒的能量(也就是發條縮放所產生的應力)

藉由具體的指針表達,而複雜的輪系中有一個稱之為離合輪的齒輪,其作用便是司職於發條上滿鍊後

保護它不被持續上鍊而導致斷裂,是一個重要的保護機制,通常該裝置多用於自動上鍊錶款。

其實各家的能量儲存結構在設計上雖然不盡相同,但原理都是一樣的

設計再精良、複雜的輪系,都必須與發條盒連結,如此方得將抽象的能量視覺化,達到顯示的目的。

 
機械錶內部結構1.jpg 
圖:這是由上夾板俯看的透視圖,其中能量儲存結構與輪系位置分布,位於圖的左下方

其中能量儲存顯示結構的齒輪採用扇型齒輪,這個扇型齒輪的功用便是將能量儲存的多寡

藉由顯示窗上的指針具體顯示,與寶璣、P.P的概念相類似。

輪系中其他的齒輪則固定在夾板上,藉由它們得以與中心輪連結,方可顯示抽象的時間能量。

自微型計時器於17世紀末期被發明以來,製錶師們便在功能、精準度、耐用度與能量持久性上計較

其中能量儲存的多寡關乎錶款本身運行的時間長短,這與實用性大有關係,因此特別受到重視。

早期懷錶的使用方式與現今的腕錶大不相同,它們大多被主人安置在口袋中

這樣的方式無法使懷錶受力,因此即便是自動上鍊的款式,也為著上述原因無法使自動盤擺動而充分的取得能量。

 
機械錶內部結構2.jpg 
圖:P.P的Cal. 240 PS IRM

LU的能量儲存可達51小時,從能量顯示結構的細部放大圖中,我們可清楚的看見

依然是以複雜的輪系所組成。值得注意的是,能量指示的齒盤上其分佈亦為「扇型」

與寶璣的概念十分類似,可說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
 

 

 

直到1794年,亞伯拉罕.路易.寶璣(Abraham-Louis Breguet)創作了一只自動上鍊懷錶

該懷錶便具備著能量儲存顯示(Power Reserve Indicator),可說是最早的能量儲存錶款。

現今市場中最具代表性的能量儲存品牌則非寶璣莫屬

原因在於其Power Reserve Mechanical Structure完全與寶璣原創的自動懷錶之結構相同

各位別誤會,寶璣現時的能量儲存錶款,不僅只有悠久的歷史淵源,在結構上更是穩定而準確

受到眾多使用者與鐘錶維修師的肯定,這印證了「亞伯拉罕.路易.寶璣=鐘錶之父」的說法。

 

 

在前述的能量儲存運作原理與結構的大致說明後,各位是否對於能量儲存有了較清楚的了解呢?

現今市場中有許多的能量儲存腕錶,它們的結構不盡相同,但無論什麼樣的結構都必須與發條盒相接

這個原理是不變的!其實能量儲存顯示這樣的功能,實用的價值並不若設計理念來的大

平衡錶款設計與造成視覺美觀的成份居多。因為這樣複雜的輪系在長時間運動下,一定會有耗損

一但故障,這在修復上不是那麼容易,可說是考驗著鐘錶維修師傅的一種結構。

不過換個角度來看,這也代表了鐘錶工藝的進化程度吧!

 

 

 

參考資料:

http://loveineed.pixnet.net/blog/post/25289587-%E6%A9%9F%E6%A2%B0%E9%8C%B6%E5%8E%9F%E7%90%86---%E8%83%BD%E9%87%8F%E5%84%B2%E5%AD%98%E7%B5%90%E6%A7%8B

 

更多

勞力士服務中心

勞力士腕表

勞力士專賣店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ocojet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